Advertisement

Header Ads

國家集體虛偽,成就假掰的績效

中華民國教育部(來源:東森新聞)

  原先關鍵績效指標(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是用於企業管理上,爾後漸漸被政府導入於行政管理上,然而,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政府委辦給民間單位的契約書或是政府各部門的KPI是洋洋灑灑的一大堆,關鍵績效指標變得照單全收,一點都不「關鍵」了。然而政府和媒體又對於那些「KPI」沾沾自喜?(我這把媒體列近來是因為,媒體的也搞不清這樣的KPI是好還是壞,或許媒體根本也不需要搞清,反正可以報就好,也就因為這樣報,所以我就把他列近來)

  有哪些假掰的績效卻讓人沾沾自喜?

  1. 科學引文索引(SCI)或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
  我相信大多數寫論文或發表paper的人對於這個名詞一定不陌生,自己的論文能被收錄在這樣指標性的索引裡面,代表你的論文水準很高,若被多數人的論文再度引用,那麼反映出個人的研究能力受到大家肯定。

  但個人學術研究能力強,相對當一位老師就合格嗎?對學校的成長是有幫助的嗎?對於學術整體貢獻就完整嗎?

  日本京都大學、大阪大學和東北大學之所以能產生出22個諾貝爾獎得主,是因為他們多是由資深學者長期深耕某一重要學術問題,帶領學生做研究,且他們都有「堅強的研發基礎架構」。(摘自自由時報報導),然而台灣的教授呢?

  一稿多投、浮濫收研究生、與學者好友互相掛名與建立研究生生產線等(摘自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教育部未能培養深耕研究,只想以SCI和SSCI的評鑑制度,拉抬頂大世界排名,在少子化的衝擊下,研究生人數快速減少,所謂「頂尖」大學的世界排名反而下降。

  在SCI等帶領之下,世界大學排名與教授升等等都是倚賴這樣的指標,哈佛教授杜維明就表示,兩岸三地大學爭相以量化指標為目標,想藉此擠進世界百大,未來將是一場悲劇(遠見台灣企業界長期吶喊,學校教出來的學生不是我企業要用的學生,這樣的學用落差,收了錢辦事的學校和老師,升官的升官,升等的升等,卻沒有任何社會責任?

  2016年台灣大學爆發最大論聞造假風波並牽扯校長楊泮池,另杏壇蒙羞!台大論文造假風暴 掛名12年收718萬 (聯合報導)
  
  2.大學排名
  不僅教育部愛世界大學排名,連學校也深愛且深信不已,而且每當評選機構發布後,許多大學便開始紛紛做新聞發廣告,再搭配雜誌所評選的企業最愛用排行後,變成在少子化海嘯浪潮時的最佳廣告,首先常在媒體上所見的世界大學排行發布機構大約有三個:(1)QS University Rankings、(2)U.S. NEWS Rankings、(3)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與(4)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每個排名機構會依據該校的諾貝爾獎、論文引用等相關資料依照不同指標給予不同的權重,上述前三者最具公信力,後者近幾年才陸續曝光,公信力待確認。

  然而SCI也是各大排名機構指標之一,對於學校普遍爭取收錄SCI,情況與上述連動,會做研究的老師是一位會有教學熱誠的老師嗎?這沒有一定的關聯性,特別是五年五百億與教學卓越計畫後,紛紛變質。

  3.發明獎獎牌數
  這大概是對教育界史上最假掰的一件亮點了!

  說到發明你會想到哪個發明家?愛迪生對嗎?一般人對於發明有著崇高的敬意;再來看看今年的里約奧運的馬拉松,冠軍得主是基普喬蓋(Eliud Kipchoge);我們再來看看另一件事情,近幾年台灣瘋迷路跑,很多人參加吧!大多數的人只要能跑完都能領一個完跑證明的「紀念獎」。

  這三件事情有什麼關聯?

  (1)獲得發明獎很威?
  如果獲得發明獎這麼厲害,為什麼google、fb、apple、IBM、三星,甚至HTC這些國際大廠都不去參加?也不拿出來說嘴?為什麼?

  這些發明獎有「發明專利」價值?能「商業化」嗎?幾年前的APPLE、HTC與三星的專利大亂鬥就可以知道(科技產業資訊室),玩真的「發明」就是這麼一回事。那麼,發明展又是怎麼一回事?相信很多人都參加過XXX展覽,比如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或某某資訊展,每個展都有他的主題,而日內瓦發明展呢?不好意思他是個商展沒有主題,只要你有繳費,就可以租到一個攤位,攤位租金大約四萬台幣左右,即使是高中生也可參加,獲得發明獎很威嗎?其實也就是一個商展。

  (2)單項比賽唯一冠軍
  過去我們所知道的,一項比賽只有一個冠軍或第一名,依據專業經理人王明聖在<台灣常得獎,大國卻沒興趣>一文得知,以日內瓦發明展而言根本沒註明一項發明有幾個金牌、銀牌獲銅牌,只要主辦單位認為你可以獲得就獲得,就連裁判是誰也都不知道,在新聞上台灣屢屢獲得「捷報」,在某某發明獎又獲得幾金幾銀的沾沾自喜裡(國際發明獎 獲獎率超過五成日內瓦發明展我大贏家 得獎率96連4年奪冠),在這樣的「商展」中獲獎,真的是台灣之光,台灣的驕傲嗎?不覺中被當成傻呼呼凱子!

  (3)幾乎人人有獎
  參加過路跑吧!或是看到朋友在社群媒體上發佈路跑完賽的照片吧!跟一場真正比賽獲得第一名相較覺得很厲害嗎?這樣的成績(姑且先不論參展的東西是否能專利化進而商品化)幾乎是參加獎,拿一個獎牌回家當紀念,說穿了,就可能是一張繳了四萬塊的『發票』,有什麼值得好慶祝的?(別被騙了!日內瓦發明展拿金牌沒什麼了不起)

  如上述,參加各大國際發明獎(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英國倫敦國際發明)的危險在哪裡?首先這些展連高中生都可以參加,因此若高中學生把這個東西列為申請大學的武器之一,啟不對台灣的教育變成一種隱形的傷害!?(google:高中 國際發明展),既然高中生會把他當升學工具,那麼教授會不會把參加發明展當升等武器(google:發明展 升等)?當然會,其中還不乏國立大學,過去馬政府時代不但教育部帶頭,連智財局也投入,六年總共花了157億(江宜樺不爽! 發明展騙倒行政院 六年157億付水流),這些錢卻只去買個「紀念品」回來,對於發明的專利化→商品化(國研院分析我國科技競爭力)沒有實質幫助,因此教育部應該通盤檢討這樣的補助行為與買紀念品的質化鼓勵真的有必要再繼續嗎?








[更新] 2017/01/09,增加「台大論文造假風暴 掛名12年收718萬」報導。



張貼留言

0 留言